close

 

五、自傳與履歷篇

 

不知不覺就已經開學一個月了,我已經身陷閱讀海了但是因為答應了學弟妹,還是趕快趁有空的時候把這篇寫完了!

 

 1.  重要觀念 

美國法學院收學生的邏輯跟台灣學校收學生的邏輯不大一樣,所以在申請的時候,要努力克服這個慣性:在我們傳統科舉文化下,一般面試者是藉由你的學經歷的堆疊,成績好壞,甚至是家庭生長背景,來進一步認識你這個人以及你的能力;而美國人的想法不同,他們會想直接認識你是個怎樣的人。所以,你必須在自傳(statement of purpose )中清楚讓他們認識你,彷彿你就站在他們面前一般具體。在瞭解了你這個人的個性、特質、興趣或志向以後,他們會對著履歷(resume or CV),看你做了哪些事情這些事情除了必須符合你自傳中的志向與個性,而且也要是對面試者來說有趣的事(我在後面會再解釋)。所以,請你千萬不要從「我家有幾個人,我從小生長在一個怎樣的家庭,我一路念了什麼學校」當開頭除非你老爸老媽是總統或是公司大老闆

 

在有了前面的觀念以後,我們來看看實際操作上的問題。剛開始寫的時候,你大概會發現,自傳、履歷如何相互配合,真的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申請者最常碰到的狀況就是,我就一路考試、唸書、考試、分發、工作,就這樣上來了,如果有好的學校、好的機會,我可能就接受了,也不一定是因為先前先有強烈的動機。結果,我的每一項學經歷之間不一定有強烈的連結關係,這就好比你握有一手好牌(包括學經歷、推薦人等),但是不知道怎麼排不出一個好東西,於是你會問,到底有沒有一套既定的格式讓我套一下就可以申請上[1]?殊不知,對於美國人來說,單單只是學經歷的堆疊是不夠引起他們的興趣的,好的自傳偏偏最重視的就是那個讓你串起學經歷的強烈動機,或是套台灣人喜歡說的初衷。這個時候,因為看到同時間的其他申請者可能有什麼經歷而你沒有,你就會開始非常緊張,開始去東湊西湊,卻忘了你手上其實本來就有一副不錯的牌組了。

 

這時候,你需要一個有經驗、你也十分信任的人來跟你一起腦力激盪。我的建議是找一兩個留學過美國法學院你熟識的教授、或是的學長姐、朋友(如果跟你學經歷歷程相似更好)等等幫你一起看。理論上,銀彈夠的話,等你寫完以後,請外面專業的留學顧問(請找留學過美國法學院的,不要亂找代辦中心)幫你看看或潤稿也是一個方法。千萬不要蒙著頭想說不好意思讓別人看你的東西,一定要先寫出好東西再給別人看,因為有經驗的人總是能讓你省掉一些冤枉路。

 

 2.   履歷篇

履歷就是各個申請者軍備競賽的地方,撰寫時,想到什麼就先列下來,最後再慢慢刪掉、精簡沒有關係。上一篇有提過,我相對是走學術路線的,在研究所畢業以後申請上LL.M.之前的gap year,我僅從事了一些公益活動(許玉秀前大法官指導的憲法模擬法庭),並在經濟部貿易談判代表處實習過半年,所以我履歷的工作經驗部分幾乎是零!而實際上,LL.M. program不論是pool或是實際申請上的人,多半還是以有職業經驗的律師、in house為多數,所以履歷的工作經驗部分我也不好意思獻醜,希望能盡量找到有工作經驗的人來這裡分享囉!(不過也別擔心,以Berkeley來說,大學或研究所畢業沒工作就申請上的也不少,而且近年來有增加的趨勢)

 

記得我當時申請的時候,原本寫了一篇3A4的履歷,被我指導教授提醒說即使執業多年的大律師也不一定會寫超過2頁,一般人應該盡量壓縮在1頁以內。後來靠著字體、排版等調整,再請有經驗的人幫我把履歷裡列的項目去蕪存菁,最後我壓到了2。這個地方,我就針對像我一樣比較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提供一些經驗,在履歷上比較重要的學經歷包括: 

 

(1)      法學雜誌編輯(law journal editor

(2)      國際模擬法庭辯論比賽(例如WTO moot courtJessup

(3)      你的GPA、班級名次(如果好的話)

(4)      你的學術著作(包括碩士論文我列了四五篇)

(5)      得獎紀錄(我當時履歷上沒有填寫任何得獎紀錄)

(6)      協助舉辦台灣第一個憲法模擬法庭(對於重視社會正義的Berkeley來說,這個經歷應該顯得非常獨特[2];但是對於重視商的Penn來說好像就不重要了… 這就是要對不同學校的味啊

 

其他次要ABC、大雜燴的學經歷包括:

 

(1)      研究助理(RA)、教學助理(TA

(2)     公共服務經驗(服務自閉症學童、偏鄉原住民學童長達78年)

(3)      語言能力

 

 

 3.  自傳篇

我們剛剛已經講過的重要觀念就是:自傳是沒有既定框架的!不要想要抄模版,因為你用的模版別人可能也正在用。我自己強烈建議自己先寫完一份初稿、甚至二稿以後,再跟前人借自傳來看。撰寫自傳期間要一直試著站在面試者的角度來問自己問題。其實你可以去問一個問題:對方想要看到什麼?然後你可以再去問一個問題:你覺得你想要讓對方看到的東西,跟實際上對方真的想看到的東西一樣嗎?(這裡我在註腳[3]提供一個網站給大家,這裡面有非常棒的資訊!)然後你再去問:什麼東西能讓我獨一無二,讓對方覺得非我不可,讓我在競爭者的pool中脫穎而出?以下是一些重點:

 

(1)      讓對方留下印象

 

剛剛已經說過,請不要從我溫暖的家開始寫。我想,開頭是最困難的,你要想辦法讓面試者在看完你的前三句話以後,有興趣繼續看下去。舉兩個我申請的故事給大家聽吧(先說!請不要當成模版,請當成刺激你思考的經驗):我在台灣申請研究所的時候,當時不免是用台灣的寫法先從成長背景開始寫起。但為了讓對方留下印象,我第一句話是類似這樣寫的:「在一個父母都是法律人的家庭中成長,我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常常在法庭旁聽席的椅子上扭來扭去,也不知道這些大人在吵些什麼?」這是很不正式的開頭吧?但是當我後來進去面試的時候,主考官第一句話就問:「啊!你就是那個在椅子上扭來扭去的小朋友啊!」我在申請LL.M.的時候,自傳的第一句話是這樣寫的:” The music stopped, the dancing in the ballroom abruptly came to an end. All the dancers were silent…” 你一定想問:「咦?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這跟自傳有什麼關係」吧?然後不知不覺,讀者就會往後看下去了!

 

當然,這樣寫也是有風險的,我在下一段會再繼續討論鋪陳的部分。不過,在這麼多的競爭者中(每間學校錄取率可能接近或不到10%),如何讓法學院的工作人員能夠在重複乏味(?)的大量閱讀中找到亮點,精神一振,把你的自傳挑出來,放在等一下要繼續看的那一堆資料中,是很重要的策略。

 

(2)      自傳的鋪陳、主軸、轉折,以及與履歷的搭配

 

剛剛講到,我這樣的開頭寫法其實是有風險的,因為畢竟不是正式自傳的鋪陳方法,比較像是在寫小說或故事,有學長看完以後就建議我不要這樣開頭。如果要冒這樣的風險開頭,你就要確保你後面的內容能夠carry這樣聳動的開頭,不然對方就會覺得這傢伙來亂的吧?我的下一句話是:” On September 15 2008, the bankruptcy of Lehman Brothers took front cover worldwide, temporarily bringing the dance to a halt. Only moments before, Charles Prince, the former CEO of Citigroup, describing the philosophy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had been saying that “as long as the music is playing, you’ve got to get up and dance.”” 這段話就是我自傳的第一段,讓讀著能夠猜到我的研究動機與目標:「想研究金融危機對全球所造成的影響」。

 

以下是我覺得比較正統且實在的自傳鋪陳,這段結構是在我當年申請的時候,前述那位學長給我的建議,我在括號後面再另外補充我的註解: 

形式上,不需要太搧情地用小說筆法寫故事,反而應該正式而簡潔。但實質內容在整體上必須具備一個故事的特質:一致、連貫,凸顯你的特質,不必寫不相關的。而且段落必須分明,可以開標題(俗稱「分點、分段、分項」),不要全部攪在一起寫。基本上,一篇完整的PS至少要包含三大部分,三部分要相互關聯、環環相扣:

 

第一,       你的背景(background

 

   就是要交代What leads you to where you are today?。當然是要說明你的重要經歷與留學動機。

 

(這個部分是要跟你的履歷相搭配的。很重要的觀念是,請不要在自傳中用記敘文把你的履歷又詳細抄一次,這樣你是讓對方看兩份完全重複的文件。好的自傳能讓看完履歷,對於你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或scholarly/career path的讀者在有疑惑時,從你的自傳中得到適當的解釋,所以這個部分你首要建立的就是你的主軸。)

(在這個脈絡下,第二個重要的元素,我會覺得是轉折。以我來說,我大學是念財金系的,是什麼事情引發並形塑我捨棄金融業轉念法律的動機?以你來說,你可以去問,是什麼事情讓我想要放下手邊工作,到美國繼續深造[4]?如果能有個具體事件激發這個轉折,你就可以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呼應到我第一部分強調的重點。請注意,轉折不是意味著讓你自傳開花,而是讓你的主軸顯得更有力道!)

 

第二,       你的研究興趣(research interest)與生涯規劃(career plan

(這個部分相對好理解,我唯一要補充的就是如果你是要走研究路線的人,花些時間挑個好的、特定的題目或方向是一定要的,對方可能根據這個部分來看看你的學術嗅覺、提出問題意識的能力怎麼樣。不過也不用擔心是不是一定要寫出一篇很專業的研究大綱,因為在審閱你的資料的人是有專門任務分組、負責招生的教授,所以通常都不是你以後要找的教授,他們也沒有那個美國時間。)

 

第三,       為什麼你覺得這間學校適合你

 它在某領域很強?它的師資與資源好?它的文化與風氣?以及你為什麼適合它(你可以帶給它什麼?)。

(等到你自傳的主要部分完成了,通常會留最後一段來交代你跟學校的連結。例如你身邊曾有親朋好友在該所學校有留學經驗、或你本人去過、或你本人聽過該所學校某位教授的演講或讀過文章或有當面、書信交流等等[5];或是,該所學校有哪些教育理念或資源很適合你。不過,這個部分你掰的出來大家也都掰的出來,所以除非是親身經驗,否則這部分的獨特性不高,我是建議不要花過多篇幅在處理這一塊,因為1000封裡面大概有900封會複製貼上學校網站的介紹吧?)

 

(3)      筆觸

 

有關自傳的實體內容差不多處理了,剩下的就是形式的東西了。首先是筆觸。形式上的筆觸就是你的英文文法、句子順不順暢,這當然需要去找native speaker來幫你看看,你會發現用中文思考寫出來的句子,跟用英文思考寫出來的句子完全不同。然而,就實用性而言,像我就還是先用中文打一次稿,以確保我想表達的都有完整出現在自傳裡了,之後再用英文寫一次。只要有經歷翻譯的過程,難免就看得出翻譯的痕跡,所以盡量多找人幫你看看吧!

 

實質上的筆觸講的是你的文采能不能呈現你的人格,好的筆觸能讓你這個人活生生地躍然紙上。我就被我的指導教授嫌棄說我的文采很不漂亮,用的英文字都太基本了,我找的native文采也不夠好,寫出來的東西筆觸不夠。當然,一篇文章出來每個人的觀感的是主觀的,所以重要的是幫你看自傳的人是你信賴的人、是有經驗的人,而這樣的人越多越好!

 

(4)      其他形式

 

最後的一點小提醒,是的,終於到最後了!請記得上LSAC上面看一下各校對於自傳的要求,每個學校就字數上(或是以頁數來規定篇幅)、內容上(是否有給定題目的essay?)都有所不同,所以建議你也可以先列一個清單寫清楚,以免搞混。理論上,你是可以針對各校不同的要求重新寫不同的自傳的,但實際上這樣做太花費時間。所以跟前人一樣,我會建議你先寫一份general的自傳,然後再因應各校不同的要求、篇幅作調整,這樣寫起來會比較有效率。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NYU,他的自傳只准你寫500個英文字(一般學校大概是1000~1500左右),十分困難也十分有趣啊!另外排名前面的學校像是HarvardYaleStanford都要求研究計畫(scholarly proposal),尤其是Yale,他非常的學術導向,所以他設定的essay問題都是跟學術有關。大概就是這一點要留意一下囉!

 

後話

 

很努力地把這一個系列寫完了,希望對於有志申請LL.M.的大家能有一些幫助。寫著寫著居然寫到15,000多字了,這真是我開始寫以前沒有預想到的篇幅啊!再次強調一下,我知道在申請的路途上是很辛苦、很不確定的,所以遇到困難的時候就盡量多找人幫忙吧!讀者也可以在這個blog下面留言詢問,能夠幫助到你的地方我一定會盡力回答的。祝你好運啦!

 

 

[1] 剛好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個概念,我想用在申請上也很重要,申請是沒有標準答案的。節錄其中一部分:「除了台灣學生不夠用功以外,還有一點是台灣學生的通病。這個通病是─總是期待別人替自己作選擇。癥狀包括:不知道自己要念什麼。凡事喜歡別人給答案,給範本,給好既定的路。不論是研究所考試板,研究所板,留學板等等,總是有學生只期待答案,不願意思考。碰到問題,想到的是直接發問,卻不肯自己試著找答案。可能答案就在精華區裡,卻懶得找。以做一份報告來說,台灣學生喜歡問格式,問字數,問要求,等老師給好「規格」以後,才在這個「規格」裡變出標準答案。」http://twghome.pixnet.net/blog/post/22085956

[2] 開學的第一天,為了告訴我們打敗了多少人進來這裡(笑),還有我們以及這個法學院有多麼獨特,我們的院長用很感性地方式像講故事一樣說著我們各自的背景:第一句話是:這個班裡有來自各國的法官... 第二句話是:這裡有個人共同創立了台灣的第一個模擬憲法法庭。

[3]  學律:http://www.webdo.cc/studylawyer/portal_c2_cnt.php?owner_num=c2_105507&button_num=c2&folder_id=1057.

[4] 旅遊充電、學歷鍍金不算…XD 雖然大家都是因為這個理由吧?

[5] 我在Skype面試Duke的時候,我就有提過該校負責教授財經領域的某教授因為之前來台灣演講,我有跟他互動過,論文也有引他的書跟理論,想繼續跟他學習。對方面試官顯得十分開心,覺得我有做功課、認同該校之類的。

arrow
arrow

    imhuan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