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本其實還在猶豫要不要花這麼多時間寫這篇,不過已經有不只一個人問我可不可以提供我的經驗給他們,所以我想還是不要偷懶吧!希望這個系列會對有志申請美國法學院LLM的大家有所幫助:D

 

前言

 

網路上目前(2015時)大概可以找得到5個左右的台灣人寫申請LLM的心得文,我在申請期間也有參考他們的心得,或是讀讀他們的心境分享,覺得十分有幫助。畢竟申請是一個很長期的抗戰,不確定性很高,會弄得一個人的心情很焦躁不安,就像那時的我。所以,如果能讓你看到這篇,理解大家似乎都是這樣走過來的能在你漫長準備或等待的過程中,看到一絲絲不放棄的希望,那也就夠了。大家都是台灣人,如果都能相互提攜的話,我們在世界上的能見度就會更高。

一開始,我們先來聊聊我當時設定的目標以及最後落點,看完之後你或許就可以決定這一篇有沒有必要看下去了。對於申請結果,當然有遺憾也有感激,整體來說,結果出來時情緒是很複雜的(2019年回頭看:大概更多感激,畢竟大部分的事情都塵埃落定了)

1.          目標[1](根據我的背景、親身參訪,以及研究領域,還有各種道聽塗說,最後綜合評估出來的心中志願):

(1)       Stanford

(2)       Chicago、Penn

(3)       NYU、Berkeley、Northwestern LLM/Kellog、Georgetown、UCLA

(4)       Top14其他間能上我應該都會去念

2.          實際:

(1)       正取:NYU、Berkeley、Michigan、Duke、Northwestern LLM/Kellog、UCLA

(2)       備取(WL):Virginia、Cornell

(3)       拒絕:Yale、Harvard、Stanford、Columbia、Chicago、Penn、Georgetown

 

一、               總則篇:覺醒吧!請跟時間賽跑!

 

美國LLM的申請開始大約是8月初開始,一路到9月底,排名越前面的學校越早開放申請;反之,其也越早截止申請。以Yale為例,要申請2015LLM的program,它從2014的8/1開放申請,12/1截止。大多數的狀況下,很多人在上半年就陸陸續續開申請的準備工作了。當時的我,在完全矇懂無知的狀況下,好整以暇地等到9月畢業離校以後,從托福開始準備,10月初才正式打開LSAC開始跑申請流程[2],我想這多半也影響到了我最後的申請結果。以下是我的幾點建議:

1.          在申請準備工作開始動工前,你的前置工作是弄一個Excel,詳細紀錄每家你想申請的學校申請期間的開始、截止日期,並另外註記哪些學校有採用Rolling basis[3]。你的優先次序可能是:

(1)       學校US news的排名(搭配截止日期)

(2)       你比較想上的學校先丟

(3)       有rolling base的學校先丟

(4)       只需要一般文件(履歷、自傳)的先丟,有特殊需求的後丟(研究/職涯計畫);或是相反

2.          請另外列一張list,上面要準備的是以下待辦事項

要處理的東西包含形式上要跑大地的(例如成績單),以及實質上要等人回複或自己花時間寫的(履歷、自傳、推薦信)

(1)       托福成績

(2)       大學、研究所(至少要有first law degree)成績單

(3)       推薦信3~4封

(4)       履歷(resume/CV)

(5)       自傳(personal statement)

(6)       研究/職涯計畫(scholarly research agenda/academic essay/Statement of Purpose/Academic and Career):for Yale、Harvard、Stanford、Virginia、Michigan等學校之特殊要求

(7)       在LSAC系統上填完各校要求的相同/不同資料:大部分的基本資料各個學校都一樣,因此你可以認真填完一間以後,其他間用LSAC內建的貼上按鈕處理

3.          時間的分配:全職、part-time或是專心準備?

(1)       全職者(我不是以全職身分申請,所以參考性不高):

如果你已經有在工作,又要一邊申請,我是建議你直接找代辦吧…或是找一個能全權幫你弄好,你很信賴的人…。不然,三個月是不夠的,你可能要上半年就開始準備,一天弄一點。但即使是一天弄一點,我覺得有些東西,例如自傳,就是必須一氣呵成,可能至少需要一個月的密集修改,這種東西是無法斷斷續續的寫的…至少我沒有這樣的經驗。

(2)       part-time或是專心準備?

我的指導教授當初大力建議我專心準備,不要有其他的外務,因為我當時只剩三個月。其實這很掙扎,理論上應屆畢業生要直接申請隔年的LLM的話[4]會有一年的gap year,這一年要找正職很難,所以只剩part-time這個選項(畢竟也不想這一年履歷上都沒有東西)。結果,頑劣如我,去兼了一個part-time的研究計畫,結果在改自傳、履歷,打推薦信草稿時吃了很大的苦頭。因為對於行家來講,很多東西就是要花時間、耐心、靜下心去修,這一次ok,可能過幾天看又有新想法,可能又要砍掉重練,這樣來來去去是很費時的。從結果來看,我有申請到幾間Top14的學校,但是有些我心目中的前幾志願卻槓龜了。所以,要part-time或是專心準備這個問題還是得好好思考。

4.          留給自己一天一點點的思考時間

自傳、履歷都是需要靜下來好好思考的:細至每一字一句,大至整篇文章的架構,都必須反覆雕琢(我當時東西都丟出去以後,就發現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沒有寫上去,自己在那裡搥胸頓足);細至每一條履歷、每一個人生片段,大至生涯規劃,也都必須思考如何交代,讓admission office認識你。台大的傅鐘一天敲21下,老校長說「一天要留3小時讓自己思考」,這句名言在這裡完全適用。我自己在申請期間,大多數的靈感都不是在電腦桌前面想到的,而是在游泳、健身、洗澡等規律活動、身心輕鬆的狀態下獲得的。

5.          多找幾個能在這段期間能讓你持續煩的人

(1)       請注意!我鄭重強調:能讓你持續煩的人,不是能持續讓你煩的人。例如我爸媽從小都是窮苦人家,一輩子沒機會申請過,因此對我抱著很大的期望,也對申請活動感到十分的新鮮,於是他們總會三不五時就煩你一下:成績單送了沒?托福成績送了沒?錢繳了沒?老師回了沒?要不要我幫你介紹XX教授?A說OO的兒子在美國念博士,要不要幫你問他(什麼博士?喔喔他念化學…)? B說他的朋友現在定居在美國,住的地方離XX名校很近,要不要請他去學校幫你打聽?要不要三五好友一起申請這就見仁見智,我是覺得自己是自己,扯在一起應該會是災難,要不就比來比去,要不就學來學去,這也都會徒增你的煩惱。

(2)       找幾個你信賴的老師、已經在美國唸書的學長姐,多方打聽,好好消化。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們都是過來人,可以給你一些方向,並且在你迷惘、沒有信心的時候,聽你訴苦說:我懂!噢對,最好找到當時正在念LLM的朋友聊一下,或許更能對LLM生活有想法(或是幻滅...哈哈哈)。另外,能有支持你的家人、男女朋友、好朋友也很重要,即使他們不懂,但是你總能在對牛彈琴、發牢騷中找到新的靈感

 

二、              分則金錢篇

 

申請是一項非常驚人的燒錢活動(以2015年為準)。在所有申請過程中所遭受的不確定、擔心、受怕感受以外,就屬這一項令我這種窮學生最為崩潰。總之,必須備足銀彈啊!:

1.          繳給ETS:

(1)       考托福費用:$170/次

(2)       將托福成績送LSAC:$19/次[5]

2.          繳給LSAC:

(1)       Document Assembly Service (文件處理費用):$75

(2)       International Transcript Authentication and Evaluation Service(成績單認證):$125[6]

(3)       將大學、研究所成績單、推薦信等資料送到LSAC(LSAC成績單、推薦信的處理單位不同)的快遞費用[7](NT700~800/次per包裹);另外,Harvard的推薦信要另外寄,不能透過LSAC。

(4)       申請費:$75~$125不等/每間,再加上LSAC本身也收取一筆處理費$26/每間。T14都有收,而T15以後有一些學校為了招生,可能會免除申請費(例如USC),只需要繳LSAC的處理費。

我當時十分擔心沒學校念,因此Top14全部申請,再加上我有興趣的UCLA,我總共丟了15家;托福我考了兩次,上面零零總總粗算大概就要$2,500左右,大概是你去美國念LLM一年學費的5%。

 

 [待續]

 

 

[1] 我準備期間有問過一些專家,以及教授們,並且到網路上搜尋相關學校的校風、專業領域、地域等等(中文可以參考http://m.51liucheng.com/Country/CountryNewsDetails.aspx?id=62419

,但我覺得它跟實際上還是有些出入,畢竟是大陸人觀點;英文請參考LLM Guide這個論壇,資訊很豐富,尤其在申請後段放榜時,評估自己有沒有上、選校需要一些前人意見或討論時,這個網站很好用),根據這些列出了我心目中的幾個志願。我後來選擇就讀Berkeley,希望之後能找出時間在新的篇章中跟大家分享我在Berkeley的點點滴滴。

[2] 完全沒有鼓勵大家這樣做的意思…事實上,當我從專家那得知大家都是上半年就開跑的那一瞬間,像是晴天霹靂…很想乾脆明年再開始申請算了…

[3] 先送先到先審的意思,也就是如果前面先到的人先上了,後面申請的人你的名額就會是剩下的,例如Penn、Georgetown都是採這種方式(我默默感覺我的Penn就可能是這樣掰的)。印象中有看過國外統計,說好像的確先申請的人,錄取機率有比後申請的人高,但這並不是因為錄取人的標準變嚴格,而是因為先到的人比較少的話,因為pool較小,所以脫穎而出的機率就高一些。雖然這只是未經證實的理論(美國學校通常拒絕提供此項官方申請數據),但我的感覺是先申請縱使不會比後申請好,但一定不會比較壞,所以說要跟時間賽跑。

[4] 我之後會再更詳細介紹我的背景來歷。

[5] 理論上,你可以在報名托福時,先決定說成績要送哪裡,這樣的話是免費的。但是如果對自己考試結果沒有信心的人,應該不會想在LSAC那裡留下一戰、二戰…的紀錄,因此多半會選擇將成績先寄給自己。等確定成績夠好了,再花錢請ETS把你的托福成績送到LSAC那裡。

[6] 我搜尋過網路,有人花了一些時間去研究能不能免除這項費用:https://myshika.wordpress.com/2013/04/11/2215/。我個人的感覺是,如同本系列文一開始所提到的,時間就是金錢!對方是美國,雖然理論上會有客服服務,你也可以跟他寫信一來一往什麼的,如果碰到對方是有耐心的人,他可能也會回你;但如果運氣不好,或你英文不好,或是他很晚回覆你的問題,時間卡在成績認證這種小事上就很不值得了。比起你去美國要花的一年$55,000的錢,不如花點小錢把時間省下來,多花心思在你的PS以及推薦信上,或許對你申請到前面學校更有幫助。

[7] 同理,如果你不擔心丟包或是時間緊急,理論上你也可以選擇其他比較便宜的方式。但是像DHL或是Fedex都是有即時追蹤系統,比較令人安心。

arrow
arrow

    imhuan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